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温暖、安逸地熟睡时,三门峡发电公司的职工们已经踏上了去往大坝的通勤车,一天的工作由此开始。
遥想60年前,在三门天堑,全国各地水利精英,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经历了几代水电人日夜刻苦的钻研,不断拼搏进取创新,三门峡水电站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成为河南省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力量。
从首台机组投运到形成完整的运行体系和管理制度,安全运行数十载,创下水电安全运行纪录,多次受到水电协会表彰。坝区的树木、花草,不仅在他们的精心培育呵护下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日夜见证着他们的辛劳与付出。
这,就是水电人,一群勤劳、奋发、团结、拼搏、激昂的人。
水电厂运行中枢神经的中控室自早上交接班后便是一片繁忙,所有的监控信息从这里汇总,所有的指令从这里下达。
“你好,三门峡发电公司值长张军。”
“好的,三水全力配合省电网负荷调整工作,1、2、5号机组开机。”
放下电话,值长张军向正在监盘的值班员张涯洲一字一句地下达各项开机指令后,语速急促地告诉笔者:“水轮发电机组可以快速启停、灵活反应,及时配合完成河南省电网系统用电高峰时段顶峰工作,承担着系统调峰、调频的重任。”之后,张军便又投入到监督指导各项指令开展情况之中。事后笔者了解到,这一天,三门峡发电公司配合完成开停机组6次,调整机组负荷20余次,接打省网调度电话20余次,每次自动开停机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而之后的设备状态检查和相关测量绝缘、开闭机组上下风洞盖板则需要近40分钟。为了每天工作有序开展、顺利完成,为了发电安全,水电人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朝乾夕惕,才有了电站长久以来安全稳定运行的精彩成绩单。
水电人是常与黑夜为伴的一群人。不论是车间运行、设备检修,还是后勤人员,都有过在万家灯火坚守工作岗位的经历。
一天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离人,在每个万籁俱寂的夜晚,他们通宵坚守车间,巡视的、抄表的、监盘的,透过车间明亮的灯光,都能看到他们繁忙的身影。为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巡检人员在忙碌了一天后,还要留守值班,不论多晚,只要发现故障就立即到岗。午夜0时,中控室的热闹与外界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日的水情与电量信息都在此刻汇总。抄表、计算电量、填报水情、汇报调度,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似乎都忘却了时间,却又紧随“节点”而动。正是他们这些人夜以继日、披星戴月,才有了千家万户透明瓦亮的灯火。
水电人是不畏困难的一群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有时连着工作好几天,每天只有短暂的休息和吃饭时间。设备巡回,对于水电人来说,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必经之路,却也是名副其实的“苦寒”之旅。按照安全规程要求,7台机组、34台变压器、28台机组励磁调节柜、35台机旁柜和其他各种大小设备几百个,全覆盖的设备检查每天都要进行5次。可10分钟不到,笔者已寒颤连连,张涯洲却笑着说:“冬天巡回,最难熬的就是这冷。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24小时随时待命,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多年来的磨砺让他们都有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有多人在电工技能比武等竞赛中力拔头筹,也有人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这些奖杯都是对他们不畏艰苦精神的最好回馈。
就是这样一群人,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而进行了无声的坚守,于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中书写了精彩华章。新时代水电人,将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策马扬鞭,奋楫中流,努力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黎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