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卫东,50岁,现任水电公司机械检修部起重班班长。起重班担负着机组检修维护时设备的吊运及拉运工作,堪称水电公司最辛苦、危险性最高的班组之一。2021年国庆期间,黄河上游、渭河流域出现持续降雨过程,来水量持续增加,三门峡发电公司通知提尾水8号防汛钢管及坝前检修闸门,毋卫东积极谋划,合理调配安排人员,既要顾着安全又要管着进度,带领班组人员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防汛工作任务,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安全度汛做出应有贡献。
勤于钻研 忠于职守
2000年,毋卫东加入水电公司,被分配到了起重班后,敢作敢为的他跃跃欲试,想要大展拳脚。但是初入职场,再加上从没接触过起重工作,他摸不着头脑,理不清门路,屡屡受挫。面对师傅及同事的不认可,他没有退缩,他想着,既然认准了学习起重,就要坚持到底,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一直在坚持。同事们都下班了,他常常一个人在现场对着吊车发呆。师傅指挥吊装时他就在旁边仔细的观摩,从最基本的口令、手势开始学起,一边看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还时常拿出笔记本记录,到了晚上他反复思考白天工作中记录的东西,对应理论知识和吊装安全知识主动学习、加深印象。努力付出终会有回报,怀着对岗位的认真负责和对提升业务技能的极度渴望,慢慢地,他对现场的起重吊装熟悉起来,对吊装的流程了然于胸,这除了源自于师傅和同事们的督促教导,更离不开他坚持努力、自强不息的工作态度。
从三门峡水电站到万家寨水电站;从小浪底水电站到四川东西关水电站再到甘肃大峡水电站;从当初年轻气盛的毛头小子,到干了半辈子吊装的起重“老将”,二十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在一线、奉献在一线,虽然在最普通的岗位但却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身先士卒 勇挑重担
“干起重,就得胆大心细,还得有自信、有勇气,顾大局、有想法”。这是毋卫东的一句“口头禅”。
2005年,水电公司首次承揽万家寨水电站1号机A修项目,也是当时水电公司承揽的装机容量最大的机组A修项目。水导瓦的吊运是一项难点工程。有人提出利用两个葫芦吊进行吊运,但问题是水导瓦比较重,两个葫芦吊吊攀承重不等,且偏移重心距离也是不同。本来机械负荷就很大,同时还要兼顾解决偏移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吊运任务陷入僵局。这时,毋卫东大胆提出制作“专用吊梁”的想法。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毋卫东带领起重成员对现场进行测量,确定了用葫芦吊吊装的可行性后,便开始设计吊梁。他曾设想制作两根支撑梁,既可减少对机械的负荷,同时能够实现钢丝绳找正,但是考虑到这种方式难免会使钢丝绳挤压水导瓦,于是他果断放弃了这种方式。
“我们大件吊装必须在开工前考虑细、考虑全,必须扼杀一切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但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始终坚信,“这种方案,只要吊梁设计合理,一定是最完美的,而且安全性最高,妥善运用,甚至可以当做一项合理化建议进行推广。”后来,经过多次尝试,他画了一个“井”型吊梁,通过对结构受力的分析,完美解决了吊运过程中对水导瓦的损伤问题。运用此种方式吊运,使得水导瓦吊运仅26分钟便完成就位。业主、监理皆拍手称赞到“你们的准备工作真是做到了极致,此次吊装堪称一门艺术。”
在近二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多次指导主变压器、桥式起重机、发电机定子等大型设备的卸车运输及吊装工作,在大件卸车和运输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对起重机的类型及型号、卷扬机和钢丝绳的规格、起吊方式、移动式起重机的站位、吊点选择、捆绑方式、临时就位的方法了如指掌。
2017年,湖南浯溪水电站发电机转子吊装的时候,发电机风闸各个位置上的限位比较多,吊出工作难度增加。作为班长,毋卫东承担着重大的责任,眼看到了下班的时间,他和平时一样刚从现场回来,工装湿透、满脸灰尘,喝了几口水后又开始收拾工具包,丝毫没有收工的打算。同事很好奇地问他“你这个年纪也不图什么了,怎么还这么有干劲,一遍一遍的检查和调试,也不嫌烦。”
他笑呵呵地说“这些工作就是我应该要做的啊,对于吊装工作就要一丝不苟,做到万无一失,如果我不认真去做,心里就不踏实。”守护安全就是始于初心,践于行动,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
注重创新 严细管理
毋卫东常说,一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他在班组内部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注重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才使得起重班这个团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完成了一项项急难险重的任务。
2020年11月下旬,国能陕西水电有限公司柳园水电站2号机跨年度A修及转轮体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在转轮体拆除等非常规吊装方面,他总是能想出些新点子、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工作能力得到了项目部和业主的一致肯定。
在转轮体分解吊运工作中,他与班组成员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消除现场安全隐患、有效提高吊运效率。在他的带领下,起重班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困难,完成了机组转轮体分解及吊运工作,尤其是转轮体分解吊运阶段,起重班仅用了21个小时间就完成拆除吊运工作,比计划工期提前6个小时,为2号机组A修及转轮体改造工作如期完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些工作只是起重班大力开展创新实践的一个缩影。平时,作为班长,毋卫东想方设法提高班组成员创新积极性,引导所有班员积极参与到提高班组工作安全性、降低工作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活动中,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只要是对提高工作安全、效率有利的,班组采纳后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并对提出者进行绩效奖励;未采纳的,提出相应的修改或改正意见,留作后期改进的储备,形成了“全员参与创新、保证安全可控”的良好风气。
每一天的工作中,他带领班组成员主动加班加点,为机组检修争取时间。班组的同事加完班,他又留下来统计当天的工时,计划第二天的工作,常常回家已是凌晨,但是第二天又早早出现在工作现场。在他的带领下,起重班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了水电公司安排的相关配合吊运工作,为水电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吊装能手”毋卫东,这个普通的劳动者,这个平凡的明珠水电人,在最艰苦的施工第一线,他用劳动精神传递着正能量,影响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精彩的人生篇章!(苏宁)
责任编辑:华夏炎 审核:刘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