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和设备缺陷做“斗争”,防未病、治已病,哪里有问题就奔赴哪里,哪里有故障就治疗哪里,默默护航电力生产工作安全可靠运行,他们是发供电设备的专职“医生”,他们就是发电公司维护中心职工。
哪里有缺陷,哪里就有消缺人的身影。有时刀闸合不到位,需要在几米高的刀闸构架上操作;安装清淤环管、更换剪断销需要在昏暗闷热的水车室进行;新设备安装,需要聚精会神坐在电脑前设计图纸,将图纸上元器件的编号与现地设备编号逐一核对;排查二次回路,测量电流电压,排除故障,等等,再加上设备定期巡视,消缺及紧急故障处理,这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每逢汛期,雨水大,杂草较多,机组发生剪断销剪断缺陷概率较大。走进闷热、气温达40多度的水车室,只是静止都已满身大汗,而维护中心机维班师傅们挥动着四五十斤的锤子,一锤一锤敲打更换剪断销时,顾不上脸上的汗珠已浸满面庞,汗水早已打湿衣衫,油污沾染到袖子上、胳膊上、甚至蹭到脸颊,为了及时消除缺陷,为了机组早点恢复备用,为了将更多的水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他们与“病魔”的搏斗总是竭尽所能。
相较更换机组剪断销,机组大修改造、新动力盘安装、滤水器辅助设备更新、监控系统上新等工作就是首次相遇的“病魔”,要研究攻克,要智取智斗。学习新知识,绘制新图纸,讨论新问题,研究新难题,有时一份崭新的设备规程,其中的很多疑难点需要一次、二次等各个专业一起讨论,翻翻工具书、百度搜一搜,跑跑设备现场核对一下,对着图纸走走线。只见他们打着手电筒,对着柜后端子编号,找二次接线的源头,摸索走向,时常一蹲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期间站起来伸伸腿,甩甩胳膊又接着继续,从早上到凌晨,错过饭点也是常有的事,为了新设备尽快投运,他们与“病魔”的搏斗总是争分夺秒。
缺陷就是命令。一次,工作日晚上5点,坝区已经下班。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110KV送电工作时刀闸合不到位的问题传递到正在值班的维护中心一次班职工郭阳的面前。他迅速戴好安全帽,奔赴110KV开关站查看故障实际情况。确定好故障点后,一边联系已经下班的职工返回坝区,一边准备工作票,待做好安全措施,人员全部就位后,毫不犹豫绑上安全绳,“走”在几米高的刀闸构架上,认真细致的检查刀闸设备发生缺陷的原因,直到刀闸动触头与静触头再次“贴合”。
就是一群这样的电力“医生”,他们不分昼夜,以设备为先,积极维护保养设备,随时奔赴消缺一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恢弘场面,甚至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伟大故事,只有平凡的点滴,平凡的坚守,平凡的履职,而串联起这样的平凡,就是他们的绚烂,就是枢纽人的仁心、恒心、初心,执着心。(陈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