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给我们的帮助,感谢集团公司党委没有忘记我们,感谢中国共产党还记着我们……”“简述心语,只为感谢亲人……”近日综合服务中心连续收到多封感谢信。常说“时代是出卷人,共产党人是答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我们来看看综合服务中心党委在党的教育和引领下,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集团公司上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时,交出了一张怎样的答卷。
当距离不再遥远
“离退休党总支:离退休(服务)中心全体同志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针对他们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我发自内心的向他们表示感谢……刘尚斌,2021年2月。”
“离退休党总支书记:明珠集团(离退休服务中心)的同志们像亲人胜似亲人,我们全家永远不会忘记……崇高敬礼!王厚京遗孀亲笔敬上,2021年4月于江苏太仓。”
“枢纽局居委会:“简述心语,只为感谢亲人……我从遥远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来到黄河明珠三门峡,直接感受到了明珠水利人特有的质朴与亲和……居民常树荣,2021年5月。”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其实是“心与心”的距离,最难逾越的障碍是“心的荒漠”,服务中心践行“四千精神”,跨越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不怕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捧一汪甘泉,将帮助和温暖送到需要的群众身边去,将遥远的“荒漠”变成同群众水乳交融的“绿洲”。其中一封感谢信中的王厚京老同志(已故)于多年前搬迁至江苏太仓,身体上的不便和相隔千里的距离,让他在异地居家养老等方面遇到了一些烦恼,离退休服务中心党总支了解情况后,如自家亲人般,积极与太仓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先后为老同志的福利待遇、医疗报销等方面提供了“一站式”的便利。后来在得知老同志辞世的消息,工作人员一面积极为老同志办理后事,一面安抚家属,老同志的家属后来谢绝了离退休工作人员前去送老同志最后一程的意愿,他们说:“时间紧迫,风雪交加,你们也很不容易,对老王的关爱,我们全家人永远不会忘记!”
而小区居民常树荣是内蒙人,在三门峡几十年的生活中,因为异地医疗、养老等问题多次到枢纽局居委会寻求帮助,居委会的同志们多方同她户籍所在地的相关单位联系,为她这个“异乡人”提供民生政策的帮扶,并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最终落户三门峡成为了“本地人”。常树荣说她是明珠集团为群众办实事的受益者,让她倍感黄河水利系统亲人的厚爱。
服务中心党委深知:只有沉下心,弯下腰,能奉献,敢担当,把根子深深的扎到群众之中去,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把事情办好。
到老同志身边去
“让离退休老同志精神上有安慰,生活上有照顾。”这句话虽平淡,但是做起来却大有文章。服务中心党委知道,想要服务好离退休老同志,贴近老同志需要是基础,弯下腰用心用情是关键,这是一个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良心活。让我们翻开“小明帮忙”志愿服务工作台账,走进“银色驿站 红色家园”看一看。
某天半夜“小明帮忙”志愿服务队队长李伟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叫醒:
“喂,小李啊,我现在肚子疼的很,我该咋办啊……”
“好,您别着急,我马上就去您家!”
接到电话后,李伟赶紧起床穿上衣服出发,因膝关节受伤未愈,李伟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但他此时已顾不得那么,老同志的电话一直牵动着他的心,下楼……上楼……他克服膝关节病痛,以最快速度到达了老同志家中,在了解情况后,一边联系老同志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一边开车将老同志送往医院……事情办完,东方已渐渐泛白。
像自家孩子一样照顾离退休老同志,这是服务中心“小明帮忙”志愿服务台账记载中常有的事。
服务中心党委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成立了以党员为核心的“小明帮忙”志愿服务队,在“七人普”工作完成后,志愿服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帮助离退休老同志和服务日常工作上面来。为了让老同志有所养、有所依,在服务中心党委的号召下,党员主动下沉到各支部、片区,从家长里短,到针头线脑,把老同志遇到的困难写在本上,记在心里。现已依托“小明帮忙”开通了代为老人送餐、理发、卫生清理、待办业务、精神支持等多项“一站式”生活照料服务。
现在离退休老同志们会在遇到头疼脑热、柴米油盐的困难时,首先想到打电话给工作人员;老同志的家属会在来不及给老同志做饭时,首先想到打电话给工作人员……这是把真情的服务真正送到老同志身边,得到他们认可的成果。常有离退休老同志对工作人员说:“感谢你们给我们帮忙,感谢集团公司党委没有忘记我们,感谢中国共产党还记着我们……”
常说“基层党组织就是吸铁石”,共产党人的战斗堡垒就是为了保护群众、团结群众、凝聚群众。服务中心党委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服务,用脚踏实地的行动换来群众的幸福,也下决心替集团公司守护好离退休老同志这“宝贵的财富”,这不是刮一阵大风、下一阵大雨,而党领导下的细雨润物,柔柔如细雨的服务入人心,没有惊天动地,却绵绵不绝。
不断扩大的同心圆
服务工作花开瓣瓣各不同,但是瓣瓣同心,服务中心党委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把握群众、服务群众,以打造高质量治黄服务为圆心,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画了一个党建和服务凝心聚力的同心圆,让各项服务承诺从有名到有实。
自我监管,常给自己“看看病”。服务中心在经历机构改革后浴火重生,服务中心党委打造强有力的品质监管模式,让其成为提升品质服务的“放大镜”“白大褂”“修理工”,依托服务质量投诉热线和监管平台,每周生成《品质周报》,开具“病理清单”和“治疗办法”,自我诊断,自我治病,同时推出“安全 品质 高效”三大制度核心指标建设,打造刚性约束力,在党建引领、外强服务、内治体病的办法下,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得以长足提升,服务品质得到有效增长,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齐头并进,迸发出勃勃生机。
种好菜篮子,端好菜盘子。“有了菜篮子,让我们在自家食堂都可以吃上放心菜,真是太好了!”职工们对“菜篮子工程”和“职工食堂”建设赞不绝口。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菜篮子”工程得到了集团公司党委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关注和支持。服务中心党委在接到建设任务之初,就下决心誓要把“菜篮子”办成在土地上“落地生根”,在餐桌上“开花结果”的“惠民工程”“健康工程”,让党的领导像阳光一样洒满职工队伍的各个角落,无差别地惠及职工幸福。
服务中心在加班加点完成基础建设后,便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挎着菜篮扑在了蔬菜种植的管理上面去。用高品质的监管,终于换来如今果实甸甸挂枝头。现在放心菜、绿色菜早已走进了职工食堂的菜盘子,成为了职工的口中餐、健康餐,30余种绿色食材在职工食堂的加工下,让大家吃出花样,吃出健康。
从“菜篮子”到“菜盘子”,从无到有,从承诺到实现,相信这片被汗水沁润的土地也在注视着,注视着这群低着头辛勤劳作的中心人,注视着他们那颗“好干事”“干好事”的初心。
踩好一脚油。《服务延伸“一公里” 职工感谢“千万分”》这是一篇电冶公司发表在局网的一篇“感谢”文章。因电冶公司厂区距离日常车辆停靠点较远,弯急坡陡、灰尘弥漫,短短几公里的路却成了职工上下班中的“揪心路”“堵心路”,服务中心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后,增设电冶公司一分厂和二分厂两个通勤车停靠点,不仅将这段路途变成了“放心路”“顺心路”,更架起了与职工之间的“连心桥”。目前,服务中心已先后增设“明珠家园——办公楼”线路、电冶公司直通线路、幼儿园分园职工通勤线路等多条线路,并在通勤车上设立“爱心座位”,从职工需求出发,让广大职工切切实实的享受到明珠大家庭的贴心服务。
上有担当,下有作为,服务中心这支由18名同志组成的通勤服务队伍中,有17名复转军人,他们常说“在服务中心这个大集体中,找到了当初在部队的感觉,让我们有目标、有盼头,大家都憋着劲往一处使,比着干,为的是把服务标准给搞上去。”这是基层员工对服务中心说的心里话。“作为一名通勤车司机,踩好“一脚油”,往前延伸的是车辆行进的距离,做好“代步人”,往后延伸的是为背后职工真情服务的一片心。”这是他们对自己说的心里话。截止目前,综合服务中心共为集团公司职工提供了累计约12万人次通勤服务,安全行驶26.8万公里,准点率100%,这是便是为职工服务最朴实的答卷。
管好一张纸。从需求出发,才能服务实际。今年4月份三门峡发电公司在对坝体廊道内管道、管孔隐患排查治理中,方便快捷的在档案储存目录中检索到所需图纸,顺利完成排查工作,切实享受到了“图纸档案数字化”带来的便利。随后,服务中心就收到三门峡发电公司的一封《档案室资料使用情况说明》,对其在工作中使用档案管理服务部提供的“图纸档案数字化检索功能”带来的便利进行了说明,并对“图纸档案数字化”的“查询更加便捷,提高工作效率”“便于保存、在线查询及下载借阅”等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纸档案数字化”是服务中心最新打造的“数字化档案建设”的一项服务内容。为满足查档人员:“啥时候能从存档图纸上的一句话(几个参数),就能把需要的这份图纸找出来该多好。”的愿望,服务中心职工便自发学习探索,经论证后搭建起“以双层PDF扫描,实现全文(图片)检索为基础,进一步构建数字化档案馆”的构想。集团公司办公室和服务中心党委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予以了大力支持,要资金给资金,要技术给技术,并具有前瞻性的提出要以“安全 高效 精确”的档案管理,服务集团公司办公办事效率,为推动“智慧明珠”建设添砖加瓦。目前“数字化档案建设”雏形已成,该项技术在全河领先,正在为服务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而发光发热。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服务中心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指导和引领下,积极谋求被动型服务向能动型服务转变,管理型服务向责任型服务转变,主客型服务向伙伴型服务转变,团结一切服务力量,团结一切服务对象,让铸就“治黄服务铁军”的征程在党旗照耀下愈发鲜红夺目。
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服务中心党委深知“拧好‘绳’”“盘活‘水’”,引领好、带动好职工队伍的重要性,通过构建“雁阵工程”,均衡梯队配比,“头雁”“鸿雁”“雏雁”相互协作共生共长,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秉承“胸怀全局、甘于奉献、精益求精、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企业精神,让这支“治黄服务铁军”像石榴籽一样牢牢的抱在一起,凝心聚力,党建业务齐头并进,向着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目标奋发而为,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面对疫情,服务中心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在前,全员齐上阵,严防死守,在各个小区门口筑起抵御病毒侵袭的堤坝,用责任和勇气,保障了集团公司2000多户居民的健康安全;
面对“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服务中心成立“小明帮忙”志愿服务队,以服务中心党委成员为首的志愿者们顶风冒雨、起早贪黑,克服了“进门难”“找人难”“填表难”等诸多难题,用时2周,准确、高效的完成了24个普查小区,1780户居民的摸排工作;
面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服务中心迎难而上,多方联动协作,最终圆满完成集团公司9个职工家属区,11个改造点,65栋住宅楼,2462户居民,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为推动集团公司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节水机关建设是黄委督办集团公司的重点任务之一,服务中心做为具体实施单位,在集团公司节水机关建设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对标对表扎实推进项目实施,最终在黄委70余家参建单位中率先通过达标验收,充分发挥了水利机关节水“标杆”作用,打造集团公司节水新名片。
付出总会有收获
真诚的付出,总会有收获。在综合服务中心党委探索引领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以党建促服务,守护了集团公司大后方的和谐稳定,也收获了各级肯定:
“小明帮忙”志愿服务队累计“出队”约1200余次,被广大群众授予“有事找小明”的荣誉,身着队服的志愿者被群众授予“小明”光荣称号;
综合服务中心被水利部授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离退休服务中心党总支荣获“河南省离退休党建工作优秀案例”;
综合服务中心第三党支部“‘红歌’党课 凝心聚魂”荣获2020年度全河“三会一课”优秀创新案例。
在敢于扛大旗,勇于挑重担的“出彩中心人”当中,又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群雕群塑:
一心扑在工作上,为疫情防控呕心沥血,荣获水利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三门峡市最美职工获得者李辉;
在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坚守岗位,荣获水利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表彰的崔艳;
曾经亲手丈量了近22万平方米的“管网活地图”,黄委劳模、最美黄河人提名奖、三门峡市感动天鹅城十大人物乔军民;
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老黄牛”,拥有5项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的“发明家”,黄委劳模史中喜;
甘于奉献,将青春挥洒在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黄委青年岗位能手高杨......
服务中心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好群众、服务好职工,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明确了目标,才能在工作中精准发力。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服务中心会继续用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初心,用同频同向、敢打必胜的决心,用敢为人先、善作善成的信心,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用拼搏续写精彩,用行动再铸辉煌!(文/华夏炎 图/姚国辉 罗亚敏 朱广明 赵 园 黎秋野 赵红江 高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