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null, sublm=[], bm=whdt, hs=4, lx=1, fmt=null, fzks=, lmmbid=null, cjsj=2021-04-30 00:27:13.0, pushlmid=null, lmms=, mc=文化动态, xssx=, gdhs=15, lmgjc=, id=6850, scbz=null, fzr=, pxfs=2, nrlx=1, ljdz=, cj=2, cjr=1780, lxfs=,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2,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 bm=yzjs, hs=4, lx=2, fmt=null, fzks=,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21:17.0, pushlmid=null, lmms=, mc=一种精神, xssx=01, gdhs=15, lmgjc=, id=3865, scbz=null, fzr=, pxfs=2, nrlx=1, ljdz=, cj=2, cjr=1, lxfs=,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2,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template=null, sublm=[], bm=gdxxzswh, hs=4,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22:51.0, pushlmid=null, lmms=, mc=古代先贤治水文化, xssx=001, gdhs=15, lmgjc=, id=3871,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3,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8,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 bm=gcjswh, hs=4,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23:17.0, pushlmid=null, lmms=, mc=工程建设文化, xssx=002, gdhs=15, lmgjc=, id=3874,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3,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8,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 bm=gcglwh, hs=4,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23:46.0, pushlmid=null, lmms=, mc=工程管理文化, xssx=003, gdhs=15, lmgjc=, id=3877,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3,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8,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 bm=rwzrjgwh, hs=4,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24:17.0, pushlmid=null, lmms=, mc=人文自然景观文化, xssx=004, gdhs=15, lmgjc=, id=3880,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3,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8,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 bm=wxyswh, hs=4,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24:48.0, pushlmid=null, lmms=, mc=文学艺术文化, xssx=005, gdhs=15, lmgjc=, id=3883,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3,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8,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 bm=mzjtqywh, hs=4,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25:23.0, pushlmid=null, lmms=, mc=明珠集团企业文化, xssx=006, gdhs=15, lmgjc=, id=3886,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3,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8,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bm=ldwh, hs=4, lx=1, fmt=null, fzks=,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21:48.0, pushlmid=null, lmms=, mc=六大文化, xssx=02, gdhs=15, lmgjc=, id=3868, scbz=null, fzr=, pxfs=2, nrlx=1, ljdz=, cj=2, cjr=1, lxfs=, leaf=2,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862,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潮涌大河三门开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65年记
文章来源:明珠集团 发布时间:2022-04-13 08:42

 

    编者按:有了三门峡,黄河始安澜。65年前的今天,举世瞩目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事业从此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长子”,65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调水调沙、减淤、生态、科技、文旅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综合效益,为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中贡献“三门峡力量”,为世界河流泥沙治理和水利科技研发开拓“试验场”,提供“三门峡方案”。其探索过程之漫长,建设过程之火热,运行过程之曲折,展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工建设65年之际,集团公司特推出专稿,回望中国共产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奋进足迹,乘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浩荡春风,逐梦“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征程,以飨读者!




    风吹大河,春潮滚滚。


    黄河,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淌在华夏大地的壮丽画卷中,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她气势如虹,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于中国北方大陆。在黄河“几”字湾的最后一道峡谷中,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耸立于大河之上,犹如中流砥柱一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治黄的峥嵘岁月,镌刻着新中国“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的丰功伟绩。


    “黄河宁,天下平”。六十五载栉风沐雨、薪火相传,这座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诞生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肩负着国人“俟河之清、千年一梦”的愿望,代表着“根治黄河的伟大开端”,铁臂担纲、砥柱中流,深刻印证着中国共产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赤子情怀。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儿女梳妆来!


    面对曾经的河殇水患,新中国的黄河儿女有着前所未有的自信与底气。


    这份自信与底气,最初来自于“万里黄河第一坝”的横空出世。


    借时光之手,将时针回拨。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治理黄河列入治国理政的重要议程。1952年深秋,毛泽东主席第一次离京巡视就选择了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人民治黄进入新阶段,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成为可能。经过充分借鉴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考察、比选,多方论证之后,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举世瞩目的“万里黄河第一坝”即将诞生。


    春到三门,大河激越。


    1957年4月13日,黄河三门峡谷春风浩荡,红旗招展。隆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典礼在波涛伴奏的国歌声中启动。隆隆的开山炮声,如同冲锋号角般响彻峡谷,响彻在祖国的五湖四海;猎猎招展的鲜艳红旗,映红了黄河两岸,映红了人民治黄的千年夙愿。


    时任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在开工典礼上说:“我们现在举办这样一个工程,把千百年来的水害变成水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办到。”


    这是人民殷切期盼的一天,如潮的掌声,在开工典礼现场雷鸣般响起,吹响了征服黄河的号角;这是人民翘首以盼的一刻,如歌的欢呼,在大河上下久久回荡,凝聚起向黄河进军的磅礴力量。


    号角吹响,战鼓催征。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古老的三门峡谷如同热血沸腾的海洋,激昂的建设热情奔涌在母亲河畔。黄河儿女胸怀报国理想,听从党的召唤,打响了挑战“三门天险”的战役。他们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改道”的英雄气概,在轰轰烈烈的建设工地上书写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诗篇,用汗水浇灌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1958年12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河水流速高,合龙难度大的艰难条件下,提前17天取得了截流成功。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实现下闸蓄水。三年多秣马厉兵,1000余天的夜以继日,1961年4月,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零十个月,主体工程宣告竣工。这座肩负光荣与梦想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以主坝长713米,坝顶高程353米,最大坝高106米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的巍峨身姿,在滚滚洪流中毅然崛起。


    黄河的脉搏始终连着共和国,也牵动着中南海。


    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自始至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1952年至1955年,毛泽东主席4次听取治黄工作汇报,关切询问关于三门峡枢纽的各方面情况。1958年、1959年、1961年周恩来总理先后3次亲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视察,亲自主持召开会议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在工地度过了8个日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李富春、陈毅、彭德怀、习仲勋、彭真、罗荣桓、聂荣臻、邓颖超、万里等二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三门峡工地视察工程建设。


    如同只有反复淬火才能打造出绝世利刃一样,三门峡水利枢纽在建成投运后,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改建和水库运用方式的三次调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最终功成名就。自此,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漫长苦难史也得以终结,人民治黄的千年梦想终成真。


    历经风雨洗礼,肩负使命荣光。


    这座当时新中国修建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机械化水平最高的水利水电工程,成功研制了多种新材料、新工艺,建设者提出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7200多项。因此,三门峡水利枢纽也被誉为“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摇篮”。


    六十五年间,三门峡水利枢纽砥柱中流,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调水调沙、减淤、生态、科技、文旅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综合效益,始终牢记“确保黄河岁岁安澜”的天字第一号使命,抵御了6次洪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战胜了6次影响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凌汛,水库运用方式经过“蓄水拦沙”“滞洪排沙”“蓄清排浑”三个阶段,特别是“蓄清排浑”运用方式的成功探索,使库区泥沙达到年内进、出库平衡,保持了长期有效库容,并为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中贡献“三门峡力量”,为世界河流泥沙治理和水利科技研发开拓“试验场”,提供“三门峡方案”。


    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长子”,65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诠释着“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时代意义,践行了黄河岁岁安澜的使命和担当。毋庸置疑,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领导人民不断探索、认识、掌握规律的治黄实践史;也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群众与洪水泥沙顽强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奋斗史。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幸福闸门为民开!


    大河汤汤,岁月奔流。


    黄河在流经三门峡时留下惊鸿一瞥。得益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运用,下游引黄灌区的“中国粮仓”里有了黄河水的“幸福味道”,豫西电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得益于三门峡库区的调蓄,一汪碧水造就了1.95万公顷的库区湿地,引得无数飞鸟栖息留恋,三门峡市也因此灵动鲜活,被誉为“天鹅之城”,一幅“大美黄河”的生态画卷正在中原大地上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擘画治水工作。


    这条母亲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多次奔赴沿黄省区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布局,集思广益、问计于民,从黄河上游、中游到下游,步履所至,心之所系,尽是关心黄河的深情和经略黄河的用意。


    2019年9月18日,河南郑州,一场关乎母亲河未来的盛会召开,如同春风拂面。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倾心擘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大河新篇自此提笔描绘。


    跫音回响,大河激荡。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作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直接管理者,经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要求,自1996年5月18日挂牌成立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珠集团”)以来,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模式,开始按公司制运作,踏上了探索现代企业之路的航程。进入新时代,明珠集团充分发挥国企优势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下,全面走上了建设幸福河的新征程。


    2021年秋,疾风骤雨席卷河川,一场历史罕见的黄河秋汛洪水防御攻坚战迅即打响。三门峡水利枢纽应战出征,以必胜的决心与勇气,在风雨之中坚毅前行,在洪水面前众志成城,充分发挥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黄河干支流五库联调中的关键作用,为下游人民筑起生命屏障,为黄河安澜铸就“钢铁长城”。


    在黄委的科学调度下,在与洪水一轮轮的较量中,三门峡水库进行5次敞泄排沙运用,1次滞洪运用,迎战了1979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顺利通过,确保了防汛设备完好率100%、可调率100%、调度指令正确执行率100%,三门峡水利枢纽作用得以彰显。


    治黄,必先治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2022年1月19日,三门峡市湖滨区高庙乡小安村的黄河护岸工程处,一艘代号为“浚河007”的45米长拼装式绞吸挖泥船缓缓驶入黄河,开始执行三门峡水库清淤试验任务。这是第一艘为黄河泥沙探寻新出路的特制试验船。


    探索实施黄河骨干水利枢纽清淤工程之路由此迈开步伐,三门峡水库清淤工程成为先期试点,被列入河南省、三门峡市“十四五”规划,得到有关领导和国家部委的关注。为了积极探索清淤试验方式方法和泥沙资源化利用新模式,自2021年以来,在三门峡市政府的主导下,明珠集团联合中交疏浚集团,发挥各自优势,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推进项目实施。明珠集团专门成立相关领导小组,积极研究落实库区清淤和泥沙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与联合单位一同筹备成立了河南黄河明珠河湖治理工程有限公司,积极与三门峡市水利局、水务投资集团等进行沟通对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项目落地,并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为后续的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中下游清淤积累经验、寻觅路径。


    大河扬清波,一举利万民。


    作为黄河梯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峡水利枢纽一直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充当着“探路先锋”的作用。三门峡水利枢纽改建和改变运用方式的实践,不仅为中国乃至世界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探索出了一条保持长期有效库容的新路,而且证明了在黄河上修建水库既能调节水量,又能调节泥沙。六十五年后的今天,三门峡水库再次成为黄河泥沙治理的“探路先锋”,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中,步履不停的践行着“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忠诚诺言。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


    明珠集团注重以文化软实力涵养发展“动力源”。坚持讲好黄河故事,编撰出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文化丛书》,积极配合央视、新华社、北京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国内媒体拍摄各类大型专题片,在枢纽坝区设置多姿多彩的主题宣传展板,提升三门峡枢纽的外部影响力。开展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国家水利遗产申报和相关文物征集工作,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三门峡历史文化,保护好、弘扬好、传承好黄河文化遗产,在讲好“黄河故事”中传递出了“三门峡声音”。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利部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三门峡市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基地……这些“新身份”赋予了三门峡水利枢纽更多内涵价值的升华,也为积淀已久的黄河文化瑰宝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塑造坚不可摧的精神脊梁。


    薪火不断,脉脉相传。


    明珠集团主动携手流域各单位,共同为黄河的未来积蓄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牵头组织召开三门峡库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运城、渭南、三门峡市发改委及流域河务、水文部门10家单位与会,以建设幸福库区为主题,共商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计,并签署了三门峡库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持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走深走实,作为全国13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项目”之一,先后与河南、陕西、山东等相关职业技术院校共同发起成立黄河流域职业教育联盟,开办明珠产业学院,积极探索新时代产学研长期合作新样板,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为黄河未来培育新人。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明珠集团一如既往发挥自身优势,融入时代发展需求,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树立国企品牌形象,用责任和担当回应社会关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风雨扶贫路,国企勇担当。明珠集团勇敢接过部、委,省、市赋予的脱贫攻坚重任,圆满完成了重庆市巫溪县和三门峡市卢氏县磨口乡肖家村、陕州区菜园乡北营村、柴洼乡柏树山村、卢氏县毛河村等地的脱贫攻坚任务。为破解因水致贫的难题,明珠集团肩负水利企业“水先锋”的使命担当,对重庆市巫溪县水资源匮乏的“穷根”对症下药,走出了富有水利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助力巫溪县2020年顺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三门峡市毛河村脱贫攻坚中,明珠集团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消费扶贫、党建扶贫、人才扶贫等形式,帮助毛河村形成支柱产业链,2018年毛河村实现整村脱贫。如今,在明珠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毛河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真情。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明珠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闻令即行,实现“零确诊”“零感染”“零输入”的战果,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面对特大暴雨肆虐中原大地的危急时刻,明珠集团党委第一时间集结人员、筹集物资、协调设备驰援灾区,捐助物资,协助消杀,筹集善款,为河南暴雨灾区重建贡献着真情与力量。


    大战大考,方显国企本色。明珠集团竭力发挥国企“顶梁柱”作用,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冲锋在前,在脱贫攻坚战中倾力投入,在一次次重大灾害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历史不断证明,国有企业不愧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无限青春向未来!


    大河奔涌,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2021年10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发展,一直走到今天。新时代,我们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


    东方风来春潮起,弄潮儿向涛头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十四五”,明珠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心怀“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安全明珠、富强明珠、智慧明珠、文化明珠、健康明珠”,努力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确保黄河保护治理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建设“安全明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防汛作为“天字第一号”使命,确保枢纽岁岁安全,黄河岁岁安澜。


    建设“富强明珠”。积极呼吁开展洪水资源化利用,用好三门峡水库盛水的“盆”,提高水资源和泥沙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强做优电力生产、水电施工、金属冶炼、投资贸易、物业和房地产开发“六大经营板块”,力争职工工资收入年均提高10%。


    建设“智慧明珠”。加强智慧明珠顶层设计,推进新兴技术在水利枢纽的创新应用。积极争取融入智慧水利建设,使枢纽逐步实现智慧水利六大目标。围绕洪水防御“四预”需求,以数字孪生工程建设为中心,构建更加完整的应用体系和数据支撑能力,建设实用、安全、可靠的数字孪生枢纽,融入数字孪生黄河工程,以智慧明珠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文化明珠”。借助“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万里黄河第一坝”的独特优势,推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三门峡文化工作方案落地,讲好黄河三门峡故事,发展新时代明珠特色企业文化,提高三门峡枢纽品牌影响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进凝聚力、感召力和归属感、荣誉感,以文化人、文昌企兴,打造百年基业。


    建设“健康明珠”。为库区湿地和白天鹅等野生鸟类提供安全水资源,积极支持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共创健康生态环境。强力推进“1+3+6”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体系和“5+5+3”党建工作格局建设,培育健康政治生态。健全民主制度,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营造健康和谐氛围,让职工的心灵美起来、体魄壮起来、精神抖起来,关注职工身心健康。


    走到今天,走向未来,且用激昂的语调再次唱响那首《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手’中来!”


    望三门,风光旖旎。两岸青山映,一颗为民心。


    时间是衡量价值的最好标尺。六十五载岁月峥嵘,六十五载初心如磐。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再到“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乘着“江河战略”的浩荡春风,循着中国共产党的奋进足迹,黄河儿女治黄初心历久弥坚,逐梦脚步昂扬铿锵,必将在建设幸福河的伟大征程上,“展我治黄万里图”“大笔大字写新篇”,令三门峡水利枢纽这颗黄河明珠在新时代闪耀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刘佳琪  王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