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null, sublm=[], bm=jtywen, hs=7,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01:37.0, pushlmid=null, lmms=, mc=集团要闻, xssx=001, gdhs=15, lmgjc=, id=3784,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2,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760,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2024-08-27 02:12:46.0}, {template=null, sublm=[], bm=zhxw, hs=7,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02:22.0, pushlmid=null, lmms=, mc=综合新闻, xssx=002, gdhs=15, lmgjc=, id=3787,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2,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760,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2024-08-26 23:29:46.0}, {template=null, sublm=[], bm=ztxw, hs=7,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03:10.0, pushlmid=null, lmms=, mc=专题新闻, xssx=003, gdhs=15, lmgjc=, id=3790,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2, cjr=1, lxfs=null,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760,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template=null, sublm=[], bm=sp, hs=4, lx=1, fmt=null, fzks=, lmmbid=null, cjsj=2021-05-08 23:11:19.0, pushlmid=null, lmms=, mc=视频, xssx=, gdhs=15, lmgjc=, id=6862, scbz=null, fzr=, pxfs=2, nrlx=1, ljdz=, cj=3, cjr=1780, lxfs=,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793,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template=null, sublm=[], bm=tp, hs=4, lx=1, fmt=null, fzks=, lmmbid=null, cjsj=2021-05-08 23:10:58.0, pushlmid=null, lmms=, mc=图片, xssx=, gdhs=15, lmgjc=, id=6859, scbz=null, fzr=, pxfs=2, nrlx=1, ljdz=, cj=3, cjr=1780, lxfs=, leaf=1,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793,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bm=mtzx, hs=4, lx=1, fmt=null, fzks=null, lmmbid=null, cjsj=2020-09-10 19:03:51.0, pushlmid=null, lmms=, mc=媒体中心, xssx=004, gdhs=100, lmgjc=, id=3793, scbz=null, fzr=null, pxfs=2, nrlx=1, ljdz=, cj=2, cjr=1, lxfs=null, leaf=2, lmTemplate=null, lmbh=null, sjlmid=3760, fmt_src=null, promptTime=null, zdid=106, lastUpdateTime=null}]
【喜迎党的二十大 建功幸福河】那峡·那水·那人
文章来源:明珠集团 发布时间:2022-09-20 17:12

 

    今年党的二十大将隆重召开。即日起,宣传中心推出【献礼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和【喜迎二十大 建功幸福河】两个专栏,集中展现集团公司在践行“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和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奋斗足迹,展示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奋进新征程自信自强、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为党的二十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峡,是三门峡。

    中条山脉的三门岭居北,华山山系的摩云山位南,两山平行耸立,中间沟深水烈,是为峡,名为三门峡,是黄河流向华北平原区的最后一道险峡。

    万里黄河浩浩荡荡行至潼关处,受秦岭阻挡,转折向东流,主流被中条山和华山将河槽极度压缩,缩束在狭窄的河槽内,蜿蜒曲折,至砥柱山处的黄河中游,两岸峭壁对峙,鬼斧神工,浊浪排空。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阻挡大河的高山劈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座石岛,滔滔洪水得以东流入海,三门峡由此得名。

    三门峡,文明源。三门峡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我国最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地区之一,远在五六十万年以前,这里便留下先民开拓的足迹。特别是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在此兴盛一时,一举奠定了东亚华夏族群的主根系。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三门峡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属虢国,秦置三川郡,西汉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三门峡,三门险。“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这是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黄河大水之后,自河南陕州(今天的三门峡市风景区)流传开来的一首民谣,字字有泪,句句含血,倾诉着黄河水患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三门峡,三门隘。公元前221年,秦至盛唐,黄河漕运成为重要运输渠道。由于三门峡天险阻隔,给黄河漕运带来难以克服的障碍,造成巨大的运输成本。为保证漕运的正常运行,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对黄河三门峡河道的疏治。当年,“鬼门幽幽深百篙,人门逼窄愈两牢,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轻鸿毛。”不知有多少船工葬身黄河中。“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把糠馍啃。”深刻反映了黄河船工的悲惨生活。

    “黄河宁,天下平”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掀开了新的一页。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信神、不怕鬼,带领人民向黄河水患宣战。

    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1952年深秋,他到山东、河南视察,为制定治理黄河的宏图和决策进行调查研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在兰考县黄河岸边听取王化云的汇报后,他以一个哲学家兼诗人的口吻,发出千古一问:“黄河涨上天怎么样?”王化云回答说:“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埽挡不住。”谈到三门峡工程,毛泽东指示:“这个大水库修起来,把几千年以来的黄河水患解决啦,还能灌溉平原的农田几千万亩,发电一百万千瓦,通行轮船也有了条件,是可以研究的。”

    高峡出平湖。周恩来总理亲自挂帅“黄河的事情”。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关切关怀下,几万水利精兵齐赴三门峡,凿开峭壁,战天斗地:

    1958年11月25日,截流成功,横锁黄龙;

    1959年大战“龙宫”,创造了混凝土年浇筑量超百万方的记录;

    1960年底,万里黄河第一坝巍然耸立,比原定工期提前近两年完成大坝建设任务!

    贺敬之激情放歌:“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自此,三门峡有了新地标。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从酝酿决策到规划编制,从技术设计到机构组建,从工程开工到两次成功改建直至正常运行后综合效益的发挥,自始至终凝聚着周恩来总理的心血。据史料记载,1952年至1975年,周恩来总理就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重要批示、约谈相关人员等即达百余次。为解决工程遇到的重大难题,1958年4月、1959年10月和1961年10月,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视察三门峡水利枢纽工地,并在三门峡和北京主持召开两次专题会议,作出了关系工程建设大计的重要决策。这两次重大决策集中体现了他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历史性贡献:1958年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苏联的设计失误,大大减轻了水库后来因泥沙淤积带来的损害;1964年的决策,促使工程重新焕发生机,并得到不断创新,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洪水宣战、向科学进军,跑出了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加速度”。三门险,三门隘,都不在。如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黄河岁岁安澜的“稳定器”,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作出了“探路先锋”的贡献,“筑坝为民,激情建设新中国”的三门峡精神永远值得铭记。

    水,是洛水。

    黄河主要支流之洛河。

    我认识洛河,是先自一篇美文——曹植的《洛神赋》。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洛神赋》中,洛河犹如洛神一般的存在,美丽,善良,仪态万千。其实不然,洛河也有着火爆的脾气和桀骜不驯的个性。

    洛河古称雒水,它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河,而是一条历史底蕴厚重的河流。《尚书》记载:上古尧舜时期,河水泛滥成灾,许多地方变成汪洋;舜派大禹治水。古卢盆地地势低凹,古莘卢邑洪水聚积,海拔2100米的熊耳山麓挡住去路,洪水深达数百米。大禹“导雒(洛)自熊耳”,带领民众在山河口处开凿了一条十几公里的峡谷,把洛河从山中导引下去,这条峡谷中留下据说是神禹唯一手书的古“雒”字。长久以来,洛河的洪水灾害频发,根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873年到1946年,共发生水灾412次,其中大洪水168次,历史上“饿莩遍野,人相食”的悲惨景象不断出现。

    党旗所指,人心所向,敢教日月换新天。与建设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同步,洛河儿女响应党和领袖号召,于1958年开始兴建故县水利枢纽,期间经历了“四上三下”的36年艰难曲折历程,1978年再次复工,1992年基本建成,并于1994年移交管理单位运用,开始发挥综合效益,洛河水患变水利,开启了造福洛河两岸人民的崭新篇章。

    2021年,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黄河再次兴发,汇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秋汛的洪荒之力碾压而来。一时间,中游汛起,下游告急,两岸危急;黄河汛起,沁河告急,洛河告急。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故县水库采取“预、拦、削”等措施应战,连战连捷,水库最高滞洪水位537.75米,总滞洪时长490小时;整个汛期共启动Ⅲ级应急响应3次,发送电报121份、发布防汛信息1815条、操作设备1539项,确保了水库安全运行、洛河无恙。

    我经历了故县水库迎战2021年第六次洪水的战斗。登高望之,大坝上游湖光山色,波澜不惊却是蓄势待发;下游行洪,可听水声如雷,可见水浪滔天,一派水色苍茫,尽显水之威、水之烈、水之壮、水之切。近观之,河水穿闸而过,宛若万马奔腾,又如雪崩云裂,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水涛滚滚、水浪排空、水拍崖暖,经久不衰;彩虹卧波、草木折服,翻江倒海、气势恢弘。感慨中,填词《满江红》:辛丑中秋,中原起,雨声不歇。神州望,雨珠串线,长空开裂。洛水三千惊大地,六场接踵追河月。汛情急,潮首勇当先,红心切。秋风疾,催草列;开钢闸,应声烈。看洛书大展、云水多烈。壮志凌云龙戏水,为民兴利谋心血。党旗红,安度万山河,同心结。

    人,是黄河人。

    龙的传人,禹志的继承人。

    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黄河之水‘手’中来,清水清风走东海”。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黄河人践行国人“俟河之清”美好愿望的历史。

    黄河人传承大禹治水精神,为治理黄河水患进行了长期探索和艰苦实践。西汉贾让“治河三策”,东汉王景治河安流八百年,明代潘季驯“束水攻沙”方略,清代治河保漕,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实施“蓄水拦沙”“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水调沙”等一系列治河方略,黄河变害为利,人民治理黄河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是黄河人的一分子。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翌日,《人民日报》发表《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的社论,全国掀起支援三门峡工程建设的热潮。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指挥,从水利和电力两部,河南、湖北、福建、山东四省以及黄委、淮委等地方和单位调来大批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1957年春,工地职工已达5000多人。1959年施工高峰时,共有职工2.4万余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锻炼、造就了一批能打硬仗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总数近两万人。习仲勋曾提出:“这一支有现代装备的又经过严格锻炼的工程队伍,太宝贵了,国家应该把它用在必要攻取的重点方面。”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这些干部技术队伍又奔向全国四面八方,遍及青铜峡、三盛公、葛洲坝、丹江口、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陆浑、龚咀、故县、龙羊峡等水利水电工地,成为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骨干力量。这支队伍还承担了几内亚、阿尔巴尼亚、伊拉克等国外水利水电工程的援建和劳务任务。

    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子孙”。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的后代坚定地扛起了管理运行三门峡、故县两座水利枢纽工程的任务,戍坝、护河、利民,为黄河岁岁安澜、洛河年年安宁而不懈努力着、奋斗着!

    那峡,那水,那人;

    那家,那河,那国;

    一起向未来!(范保华)


责任编辑:华夏炎    审核: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