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后,华夏可好?”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盛世所愿!”
有了三门峡,黄河始安澜。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三门峡水利枢纽这座中国水利工程的“长子”,历经60余载风雨如磐。他的横空出世,让“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浪漫演化为“黄河之水‘手’中来”的现实。
您看!黄河已岁岁安澜,盛世已永享太平。
大河东去,岁月奔流。回望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史,您三上三门峡,从酝酿决策到规划编制,从技术设计到机构组建,从开工建设到成功改建,无一不倾注着您的呕心沥血。如今,您牵挂忧思的黄河早已变了模样,您躬身为民的心血我们从未辜负。
犹记得那是1958年4月21日。这一天,三门峡谷春寒犹劲,河风料峭。您身着中山装,第一次踏上三门峡大坝工地,看望一万多名建设者们,与大家亲切握手、交谈。踏过悬横在三门峡神门河上的钢索吊桥,凭栏远眺,展望这征服黄河的伟大壮举,憧憬黄河安澜的盛世蓝图。
关于如何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问题,您心中有一盘棋,您用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智慧谋划黄河的未来,三门峡这颗棋子也早已摆上了您的心头。在4月24日下午举行的现场会中,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深刻阐述了上游和下游,一般洪水与特大洪水,防洪与兴利,局部与整体,战略与战术等问题的辩证统一关系,您说:“将三门峡作为一个特定问题来展开讨论和争论,来更好地解决根治水害、发展水利的问题,就可以推广到其他的流域,对海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松花江、辽河等等,总有好处。”“有些问题我们能够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后人会替我们解决的,总是一代胜过一代,我们不可能为后代把事情都做完了,只要不给他们造成阻碍,有助于他们前进。”
1958年4月25日,在长达两万字的总结报告中,您以历史为依,科学为据,满怀豪情地描绘着黄河的未来。您说,不管是从同纬度的西方国家看,还是从中华历史上看,黄河流域都是改头换面的。而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就是我们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变黄河流域面貌的第一大步。您满怀信心地鼓励大家,不久的将来,黄河流域定会焕然一新!
您的鼓舞,振奋着三门峡建设者们的士气和人心!
1958年11月,治黄英雄们在河水超过设计流量一倍的情况下,创造了世界截流史上的奇迹。1958年7月,大坝已浇筑到海拔310米高程,提前一年起到了部分拦洪作用。
1959年10月12日晚,您再次来到三门峡视察,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下了火车立刻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蓄水发电等问题。深夜两点,会议室依旧灯火通明,您精神抖擞地听取汇报,亲自记录。在东方欲晓时,您片刻无休,已飞奔至大坝工地。在得知很多建设者曾转战过东北和四川后,您激动地说:“你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将来全国的很多水电工程都要你们去建设,长江三峡也需要你们啊!”
您的赞扬,再一次激励了大家的斗志!
现在,我们满怀自豪的向您汇报,三门峡水利枢纽为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被誉为“中国水电建设的摇篮”。青铜峡、刘家峡、盐锅峡、龙羊峡、丹江口、葛洲坝等14座水电站的建设骨干出自三门峡,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他们没有辜负您的嘱托和期望!
1961年10月8日,您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及王后、公主等来到三门峡,这是您第三次来三门峡视察。您登上巍巍大坝,面对这湖光山色的美丽图景,您无比喜悦,却也思虑着对泥沙问题的担忧。
今天,我们回应您的忧虑。三门峡水利枢纽经过两次改建和运用方式的三次调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自此,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漫长苦难史也得以终结,“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的千年梦想终成真。如今的三门峡水库俨然成为国内外多泥沙河流治理开发的大学校。世界泥沙研究看中国,中国泥沙研究看黄河,黄河水库工程泥沙研究看三门峡。可以说,没有您带领决策建设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实践,就没有“蓄清排浑”这一种调水调沙的水库运用方式的探索。“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已被黄河小浪底、万家寨和长江葛洲坝、三峡等工程成功借鉴。
1974年,您在重病中依然心系黄河三门峡,当您看到三门峡改建成功的报道,曾几度询问是否属实。当黄河治理已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做出新的成绩时,我们多么希望您能再听听我们的汇报啊!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您与病魔进行了最后的斗争,怀着治理祖国山山水水和治理国家方方面面的美好设想,怀着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深深关切和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与世长辞!当年您呕心沥血、枕戈待旦关心的水利工程,如今已成为黄河防洪减淤体系、水沙调控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可以说,三门峡水利枢纽,无疑是最先承载国人“俟河之清”、千古一梦的探路先锋。今天,当我们享受着黄河变害为利的丰硕成果时,怎能忘记您为之付出的毕生心血。
寸寸山河梦,昭昭赤子心。如今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生为华夏人,冠以炎黄姓,饮得黄河水,铭记龙模样。曾记得,您走遍了祖国江河大地,走到我们身边,您紧握着水电建设者粗壮的手,屹立在三门峡谷的激流中心,您顶狂风、驱严寒、破巨浪、挽狂澜。您踏上高高的大坝隔墩,登上巍巍坝顶,展望这黄河治理的盛世图景。魂兮归来,所见亦无憾,所见必如所愿。这盛世,我们帮您看了,如今国泰民安,您所有的殚精竭虑,您所有的愿望期盼,终在这中华盛世璀璨明亮。
三门峡水利枢纽发挥了巨大的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调水调沙、生态等综合效益。
防洪——成功抵御了6次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型洪水,最高洪峰削减率达57.26%,极大地减轻了黄河下游堤防的防洪压力,大大降低了黄河下游漫滩的淹没损失,千里大堤安然无恙,黄河下游岁岁安澜。
防凌——不仅战胜了黄河下游1967年、1969年和1970年凌汛,而且使黄河下游河道凌汛由“武开河”变为“文开河”,对黄河下游凌汛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
供水——为沿黄20个地市和100多个县及中原油田、胜利油田提供了可靠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同时还为“引黄济津”“引黄济青”“引黄入卫”“引黄入冀”工程做出巨大贡献,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灌溉——灌溉面积近4000万亩,库区豫、晋两省利用水库蓄水发展农业灌溉,灌区面积已达100多万亩。每年利用凌汛和桃汛蓄水,为下游春灌保持了约14亿立方米的蓄水量,下游春旱时一般可使河道流量增加300立方米每秒,大大提高了下游引水的保证率,成为下游沿黄地区的可靠水源。
发电——从1973年12月26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至今,累计发电达6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820万吨。
调水调沙——2002年-2021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参与调水调沙19次,充分利用水库对泥沙调节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增强小浪底调水调沙后续动力、改善淤积分布,对维持小浪底水库长期有效库容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了黄河下游河道过洪能力,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21年汛前的5000立方米每秒。
生态——在库区形成了东至三门峡大坝、西至陕西潼关、北至山西河岸、南至崤山脚下,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29公里的库区湿地。对于调节地区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10月到翌年3月,成千上万只白天鹅来到这里越冬,形成了黄河上独具魅力的“天鹅湖”,三门峡市也因此被称为“天鹅之城”。
这盛世,如您所愿!生逢盛世,吾辈必当勤勉,岁月如斯,不舍昼夜。比江河更深沉的是情怀,黄河宁,天下平,是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心底的牵挂。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怀着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赤子情,三门峡水利枢纽将作为黄河梯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实践、认识、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在日月流转、四季更替中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今天,人民治黄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三门峡水利枢纽——这个承载了治黄初心的伟大工程,将和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及流域亿万群众一起,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刘佳琪)
责任编辑:华夏炎 审核:王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