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潮涌,文脉流长。
在文化黄河的恢宏画卷中,黄河三门峡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防洪减淤、水沙调控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如同镶嵌在黄河上的一颗明珠,它的开工建设和管理运用,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以中流砥柱精神实现黄河岁岁安澜的丰功伟绩,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印记着治黄人不懈奋斗的足迹,饱含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
赓续人民治黄事业始终跟党走的“红色血脉”,2021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获评“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这座兼具工程效益与文化融合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以其多姿多彩的颜值、丰富充实的内涵、底蕴深厚的灵魂,用心用情用力描绘着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的崭新图景,擦亮着“黄河安澜,国泰民安”的幸福底色。
悠悠华夏五千载,涛涛黄河万里长。文化作笔,山水为墨,一幅水工程与水文化交相辉映、有机融合的文化画作正跃然大河之上。
落笔:构筑体系 擘画蓝图
近年来,作为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者的明珠集团,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枢纽文化提升工程,先后成立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工作组,研究制订了工作方案,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全局战略发展层面,擘画了“一组织一体系一方案”的文化发展蓝图。
依托厚重的黄河文化底蕴,工程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了水利精神、中流砥柱精神、廉政文化、治水名人等文化要素,构建了黄河三门峡文化“1+6”体系,概括为“一种精神、六大文化”,即:中流砥柱精神,以大禹为代表的古代先贤治水文化;以三门峡大坝为核心的工程建设文化;以三门峡水利枢纽改建和管理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文化;以历史古迹和神话传说为核心的人文自然景观文化;以诗词歌赋为代表的文学艺术文化;以安全文化、创新文化、廉政文化、科普文化、生态文化为代表的明珠集团企业文化。
在对文化资源的不断挖掘整理、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中,明珠集团开拓了以黄河三门峡展览馆,大禹游园、黄河文化园、“清风林”廉政园和大坝风景区为一体的“一馆三园一景区”的水工程文化展示平台;形成了以枢纽志、黄河三门峡文化书籍和《黄河三门峡报》为内涵的“两志三书一报”为主的纸媒文化展示平台,搭建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立体化格局。
以水为媒。通过系统构建和梳理完善,全方位展示黄河三门峡的红色基因之美、黄色根基之美、绿色生态之美、中流砥柱精神之美、水电建设者的摇篮之美、“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美,让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工作方案的每一项任务都渐渐从纸面落入现实,为黄河水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点睛:内外兼修 赓续文脉
颜值提升,惊艳大河两岸。
明珠集团以“文化明珠”为目标,积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开展枢纽水文化遗迹普查和遗产保护,积极申报国家水利遗产和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着力打造黄河文化同枢纽工程融合示范点,充分利用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利部第三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三门峡市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新身份”,做好枢纽景区提升工程,完善坝区旅游设施和坝容坝貌,提升工程文化元素,将文化建设融入工程管理各个环节,打造特色文化亮点,塑造水利枢纽文化形象。充分发挥枢纽“黄河文化承载区、中流砥柱精神溯源区、大坝精神展示区、红色文化传播区”功能。深入挖掘三门峡水利枢纽的红色基因,在三门峡枢纽坝顶女儿墙上下游两侧设置了“枢纽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三门峡”“党的建设”“劳模精神”“治黄名人”“黄河三门峡诗词”“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展板540块,打造1千余米的“红色文化墙”,进一步提升了枢纽工程的外在颜值和内在韵味,努力建设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红色打卡地”。
内涵丰富,绵延历史文脉。
为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讲好黄河三门峡文化故事,鉴于黄河三门峡坝址勘察、决策上马、建设改建、运用管理、改革发展史的丰富性和资料的可资借鉴性,明珠集团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迎接建党百年华诞的关键节点,编撰出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文化丛书》,以书为媒,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以史为鉴,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以坝为镜,昭显中国共产党的治河伟绩。其中《诗话三门峡》《媒体眼中的三门峡》已于2021年建党百年前夕出版,为社会各界深度解读黄河三门峡提供了可信、可学、可鉴、可用的文化读本。编辑文化丛书是一项体量浩大的文化工程,书籍资料的搜集、整理及书稿的撰写、编纂过程,也是一次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历史文化的系统化梳理过程。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前世今生”,正拨开历史迷雾,它的光荣与梦想、使命与担当,也将更为世人所熟知。
氛围浓厚,文化盛宴高潮迭起。
为适应不同场合、不同受众需求,明珠集团推出企业形象宣传片“三步走”战略,特制《黄河三门峡》5分钟短片、15分钟中片、45分钟长片,视听震撼,声名远播。首次在三门峡枢纽坝顶隆重举办“唱响新时代 共筑幸福河”千名职工大合唱比赛,为建设幸福河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举办“党的盛典 人民的节日”职工文艺晚会,为党献上了一份隆重的“生日礼物”,吸引了省市地区和行业内外的广泛聚焦;在庆祝三门峡枢纽开工建设65年之际,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推出专版特稿和专题纪录片,受到多家媒体的转载刊发,全面回顾65年来的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成绩优异的“赶考答卷”。积极参与“关爱山川河流、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暨公益宣传活动;承办2020年水利青年干部“深研总基调、建功新时代”知识竞赛及成果展示活动(黄委赛区)比赛,承办2021年水利青年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京外赛区)演讲比赛。各类文化活动精彩上演,高潮迭起。
守正创新,对外发声愈加响亮。
聚焦弘扬黄河三门峡文化,明珠集团准确把握宣传舆论导向,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和融媒体矩阵,充分利用“两网一报一微”融媒体平台一体联动,文章、视频双管齐下,力推精品佳作,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借筒传声,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黄河三门峡。明珠集团迅速转变观念,主动对接,着眼拓展传播渠道,积极配合央视、新华社、北京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国内媒体拍摄了《大河安澜》《沿着高速看中国》《沿着高速看黄河》《大黄河》等电视专题片。在主流媒体平台上展示形象、发出声音,近3年以来,在新华网、人民日报、央视、学习强国、河南日报等平台进行全方位宣传,进一步展现三门峡枢纽的历史功绩和时代担当,黄河三门峡枢纽工程文化外在影响力日益广泛,在讲好“黄河故事”中亮出了“明珠声音”。
赋彩:融合共生 明珠璀璨
厚山善水育明珠。
黄河在流经三门峡时留下惊鸿一瞥。得益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运用,下游引黄灌区的“中国粮仓”里有了黄河水的“幸福味道”,豫西电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得益于三门峡库区的调蓄,一汪碧水造就了1.95万公顷的库区湿地,引得无数飞鸟栖息留恋,三门峡市也因此灵动鲜活,被誉为“天鹅之城”,一幅壮美的生态文明画卷在中原大地上铺展开来。
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一座坝与一方城的“双向奔赴”,铺就了高质量发展的“诗和远方”。
盛夏季节,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如期而至。7月4日当天,三门峡大坝景区内,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随着枢纽闸门的开启,“水龙”喷涌、惊涛骇浪,彩虹当空、鹭鸟飞舞,场面蔚为壮观。游客们将目光锁定三门峡谷,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各种角度的照片在各大社交平台不断刷屏,圈粉无数。这是“万里黄河第一坝”每年夏季的高光时刻,也是最壮丽、最光荣的时刻。三门峡这座曾经闻名遐迩的城市再次因三门峡水利枢纽浪腾水啸的壮美景象而名扬五湖四海。
因水而灵动,赋城以底蕴。三门峡市是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在这里,山水与城市交融,文化与经济并重,中流砥柱精神与新时代治黄精神相互致敬、携手并进。作为黄河三门峡的文化窗口,明珠集团以实际行动擦亮文旅融合发展名片,加速文旅融合发展,用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丰富文旅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积极融入三门峡市“一带一廊”文旅发展格局,寻求企业与地方合作新路径,共谋发展、共建共享。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彰显文化魅力、促进文化繁荣,让“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更好联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廉政教育、红色革命洗礼……这些时代主题的背后,文化渊源愈加深厚,文化认同愈加广泛,文化自信的共鸣,更为强烈。
织就大河千般秀,无远弗届笃且行。明珠集团深耕文化沃土,厚植文化底蕴,不断丰富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内涵,探索黄河三门峡文化对外传播发声的新路径,为实现黄河精神的充分彰显、文化价值的广为弘扬、明珠力量的极大凝聚、国企形象的更加鲜亮而不懈努力。
大浪淘沙,光华毕现。
这颗镶嵌在大河之上的水利明珠,历风雨洪流而百炼成钢,经文化积淀而熠熠闪光,水脉与文脉和合交融,枢纽与城市共荣共生……一代又一代黄河儿女在母亲河身旁生生不息,汲取力量,启迪智慧,涵养文明。
望今朝,向未来。乘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任与厚望,古老的三门峡谷正涤荡着古韵今风,万里黄河第一坝正诉说着大河奔涌新时代的亮丽篇章,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将更为动听,黄河明珠三门峡也必将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更加光彩夺目! (文/王美欣 图/黎秋野)
责任编辑:张晶 审核:王美欣